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析——“农联”模式的集体化之路

被引:10
作者
叶祥松
罗海平
机构
[1] 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新农村; 产业化; “农联”模式; “仿股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要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长期来所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基本矛盾,按照邓小平“两个飞跃”的设想,其突破口仍然在于发展“集体经济”。而集体化之路又必然要以“仿股制”企业“农联”为载体来实现。通过一系列的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改组和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以及“农联”自身治理结构和相关体制变革的设计,可以构建旨在促进乡村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农村产业化、市场化,建立现代新型农村为最终目的的“农联”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73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经济的弱势.[M].包月阳;李海彬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2]  
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与制度选择.[M].苗长虹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3]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