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司法化之非

被引:17
作者
李翔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立法; 但书; 司法化; 出罪;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6.02.001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只是立法者给自己的"宣言",不具有司法适用的价值。立法者在制定刑法分则条文时,已经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排除在外。无论是将"但书"置于犯罪构成体系之外还是将"但书"转化为可罚的违法性、可罚的责任理论融入犯罪构成模式之内,发挥出罪机制都难以作到理论自洽。"情节"要素的判断内容只有被具体化为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某个具体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时才有意义。"但书"司法化破坏了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构成的定型作用,动摇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根基,增加了司法上的恣意性,放任了司法人员"粗犷化"的办案思维,不利于"精细化"刑法思维方式的养成。当前司法实践中司法文书上直接引用《刑法》第13条"但书"出罪化的做法应当及时纠正并终结。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司法过程的性质.[M].(美) 卡多佐 (Cardozo;B.N.) ; 著.商务印书馆.2011,
[2]  
刑法学.[M].张明楷; 著.法律出版社.2011,
[3]  
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M].贾宇;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情节犯研究.[M].李翔;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研究.[M].张永红著;.法律出版社.2004,
[6]  
法律之内的正义.[M].郑成良著;.法律出版社.2002,
[7]  
刑法学.[M].高铭暄;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M].储槐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9]  
刑法教科书.[M].何秉松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10]  
论犯罪与刑罚.[M].(意)贝卡里亚(Beccaria;Cesare)著;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