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及方式

被引:45
作者
吴吉春
盛煜
吴青柏
温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退化过程; 退化阶段; 退化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气候变暖势必引起多年冻土的退化.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将多年冻土退化过程按地温的深度剖面曲线形态划分为初始阶段、升温阶段、0梯度阶段、不衔接阶段和消失阶段.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多是晚更新世残留,而全新世期间总体上是一个退化过程.根据青藏高原几个典型地区多年冻土深孔测温数据,判断目前高原多年冻土在其退化历史中所处的地位:高山地区处于升温阶段;中低山地区处于升温阶段末期;高平原和河谷盆地的多年冻土处于0梯度阶段;连续多年冻土下界附近及岛状冻土地区,正处于由0梯度向不衔接阶段过渡,多年冻结层边缘在萎缩,处于消失阶段.多年冻结层消融(消失)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向.在升温阶段,多年冻土层中的热通量小于来自下伏地层中的地热通量时,部分地热流用于多年冻土底板相变耗热,发生自下而上的消融,随着多年冻土层中的地温梯度减小,用于底板消融的热量增加,直到地温曲线完全达到0梯度时,所有的地热流都用于多年冻土层融化潜热消耗,但其上部同时存在"热补偿"和"季节补偿"作用可以延缓多年冻土的消失;对于低温厚层多年冻土,当地面温度升高至可以抵消热补偿效应时,活动层中出现热积累,厚度增加,直至出现不衔接现象,同时存在"季节反补偿"作用,加剧了这一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570 / 15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祁连山中东部的冻土特征(Ⅱ):多年冻土特征[J]. 吴吉春,盛煜,于晖,李金平.冰川冻土. 2007(03)
[2]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的地温特征及退化方式 [J].
金会军 ;
赵林 ;
王绍令 ;
晋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1009-1019
[3]   青藏高原中、东部全新世以来多年冻土演化及寒区环境变化 [J].
金会军 ;
赵林 ;
王绍令 ;
郭东信 .
第四纪研究, 2006, (02) :198-210
[4]   未来50与100a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情景预测 [J].
南卓铜 ;
李述训 ;
程国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28-534
[5]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及其环境反映 [J].
张森琦 ;
王永贵 ;
赵永真 ;
黄勇 ;
李永国 ;
石维栋 ;
尚小刚 .
冰川冻土, 2004, (01) :1-6
[6]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基内的热状况 [J].
盛煜 ;
刘永智 ;
张建明 ;
武敬民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8) :57-62
[7]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与公路相互作用研究 [J].
吴青柏 ;
施斌 ;
吴青柏 ;
刘永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6) :514-520
[8]   高海拔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型 [J].
李新 ;
程国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185-192
[9]   青海都兰地区1835年来的气候变化──来自树轮资料 [J].
康兴成 ;
L.J.Graumlich ;
P.Sheppard .
第四纪研究, 1997, (01) :70-75
[10]   气候持续变暖条件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趋势数值模拟 [J].
李述训 ;
程国栋 ;
郭东信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4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