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含油气盆地中、新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被引:6
作者
寿建峰
朱国华
张惠良
陈子炓
斯春松
王鑫
王少依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储层; 勘探实践; 碎屑岩; 中、新生界; 含油气盆地; 中国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北方地区众多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使得各盆地中的沉积物充填、成岩演化和储层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并最终导致了成岩类型的多样性、成岩演化的多向性和成岩机制的复杂性。中、新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基本特征是①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主要油气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中的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滨—浅湖中的滩坝砂体,其次为扇三角洲、浊积扇或湖底扇和河流等砂体。②砂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较低,以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从早到晚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趋于降低,与盆地构造演化的活动性逐渐增强是一致的。③砂岩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它的发育程度基本决定了储层性质的优劣;北方地区除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统等少数地区发育溶蚀孔隙以致成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外,大多数油气盆地从整体上讲,砂岩中原生孔隙的相对比例在50.0%以上,是砂岩储集空间的主要构成部分。砂岩孔隙类型的变化明显地表现出4个发育特点。④砂岩的成岩压实作用是储集性质的主要控制因素,各地区砂岩的压实减孔量占总减孔量的比例在50.0%?94.0%之间,基本上是胶结减孔量的2.0?10.0倍。因此,在北方含油气盆地中,研究砂岩的压实减孔规律对成岩作用和钻前储层性质的预测是十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9+2 +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湖盆沉积地质与油气勘探[M] 薛叔浩等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 [2] 定量储层地质学[M] 罗明高编著; 地质出版社 1998,
  • [3] 中国东部含油气断陷盆地的成岩作用[M] 孙永传等著; 科学出版社 1996,
  • [4] 砂和砂岩[M] [美]F·J·佩蒂庄等 著;李汉瑜 译 科学出版社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