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被引:5
作者
李龙强 [1 ,2 ]
李桂丽 [1 ,2 ]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民生; 生态困境; 生态幸福; 生态权益; 生态文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X3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生态问题与民生福祉相互交织,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价值所在。生态与民生之间呈现出多层次复合型关系,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需求、社会和谐稳定和民众生态权益、民众伦理幸福等方面。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相对滞后,生态问题严峻,体现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差异性;现实生活中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群体性事件影响到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人们的生态幸福感受和幸福指数发生明显变化。化解生态矛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念和发展理念、形成适度的绿色消费模式、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制、推进生态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协同治理与综合创新,并健全体制机制建设。<正>马克思认为人同其他动物一样,首先是自然存在物,其生存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而这种自然环境在被打上人类烙印之后,又发生了诸多或好或坏的变化,特别是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影响。习近平从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出发,提出"环境就是民生"1的基本观点,认为生态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生态问题与民生问题相互交织,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J].
陈晓明 ;
王程龙 ;
薄瑞 .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6, 37 (02) :4-8
[2]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体系、理论创新与现实践履 [J].
李全喜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7 (03) :9-13+89
[3]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 [J].
刘希刚 ;
王永贵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6 (04) :27-31+90
[4]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J].
周生贤 .
求是, 2013, (17) :17-19
[5]   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J].
单孝虹 .
湖南社会科学, 2013, (02) :5-9
[7]  
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机制研究[D]. 张有富.云南民族大学. 2012
[8]  
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N]. 人民日报. 2015 (001)
[9]  
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N]. 习近平. 人民日报. 2013 (003)
[10]  
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N]. 习近平. 人民日报. 2010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