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汉语亲属词研究方法述评

被引:6
作者
岳嫣嫣
机构
[1] 中山大学
关键词
亲属词; 研究方法; 述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3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主义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二十世纪以来学界研究汉语亲属词的方法进行宏观概述,并就各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英称谓语的差异.[D].容晨朴.天津大学.2005, 05
[2]  
现代语言学流派.[M].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3]   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及进展 [J].
李斐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82-86
[4]   汉语亲属称谓使用的现状 [J].
王琴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87-88
[5]   汉语方言女性称谓词“伯”之来源考 [J].
郑伟 ;
张晓勤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96-99
[6]   汉语亲属称谓语与传统伦理文化 [J].
汤云航 ;
赵淑芬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1, (03) :36-40
[7]  
民族心理与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J].卞成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04
[8]   汉语方言“祖父”“外祖父”称谓的地理分布——方言地理学在历史语言学研究上的作用 [J].
岩田礼 .
中国语文, 1995, (03) :203-210
[9]   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的语义特点 [J].
贾彦德 .
世界汉语教学, 1994, (01)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