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亲亲相隐”的法律实质、法理依据及其人性论根基——兼评邓晓芒教授的《儒家伦理新批判》

被引:5
作者
刘水静
机构
[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容隐制; 隐私权; 期待可能性; 爱有差等;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2.02.017
中图分类号
D90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60207 ;
摘要
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亲亲相隐"理论之正当性,是近年来国内哲学界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在《儒家伦理新批判》一书中,邓晓芒教授从"隐私权"的角度界定和阐释了现代西方亲属容隐制的法律实质和法理依据;在此基础上,他对中国儒家传统中的"亲亲相隐"思想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值得重新讨论和商榷的:西方现代亲属容隐制度所体现的不是一项"隐私权",而是一项法律"豁免权",其法理依据是"期待可能性"理论,其人性论根基是我们自然天性中的"亲亲之爱"。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1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M].郭齐勇;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  
.[M].邓晓芒.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  
期待可能性.[M].刘远;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个人资料隐私的法律保护.[M].孔令杰;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张莉;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6]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M].杨开湘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7]  
美国刑法.[M].储槐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M].谢望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芬兰刑法典.[M].肖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  
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M].TheAmericanLawInstitute[编];王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