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陈桂秋
黄道友
苏以荣
谢小立
吴金水
机构
[1]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开垦; 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质; 红壤丘陵区; 中亚热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中亚热带南、北两端地区土地(红壤坡地和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南缘地区由红壤林地开垦为农用地的土壤有机质数量4年间平均下降了2.1g·kg-1·a-1,以旱作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损失最为严重,平均下降4.6g·kg-1·a-1;中亚热带北缘地区由红壤荒坡地开垦为农用地的土壤有机质数量9年间平均增加了0.4g·kg-1·a-1;长期耕种的红壤性水稻土的有机质数量在不断提高(0.3g·kg-1·a-1),且芳构化程度也在增加,活性有机质所占的比例加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56 / 2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M].张壬午等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 [2] 生态工程.[M].云正明等著;.气象出版社.1998,
  • [3] 土壤农化分析.[M].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
  • [4]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