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制在德国的构建与治理战略——历史性的考察和分析

被引:6
作者
李以所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关键词
公私合作制; PPP; 德国; 战略;
D O I
10.13962/j.cnki.37-1486/f.2016.06.003
中图分类号
F283 [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作为推行公私合作制(PPP)的后发国家,德国虽只是步英美之后尘,但在PPP的概念界定和实践发展方面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针对PPP所做的法理基础梳理和具体制度构造都富有建设意义。依托担保国家的构想,创造性地提出国家责任分担和责任层级的理论,从政治层面解决了PPP发展的桎梏和障碍。尽管德国引入PPP的最初动机只是为了缓解财政困境,但其在PPP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治理思想的革新与飞跃,尤其是为PPP立法方面进行的尝试和努力,都能够为我国重新思考政府与民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示范性的参照和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德国公私合作制促进法研究[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李以所, 2012
[2]   德国“担保国家”理念评介 [J].
李以所 .
国外理论动态, 2012, (07) :26-32
[3]   PPP协议中的公私法律关系及其制度抉择 [J].
湛中乐 ;
刘书燃 .
法治研究, 2007, (04) :3-11
[4]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Friedrich Schoch. Kommunale Verwaltung im Wandel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