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贫民窟”形成的潜在压力及阻断机制分析

被引:5
作者
张海敏
贾津生
机构
[1]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关键词
贫民窟; 城市化; 阻断机制; 同质性住宅; 科学发展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多出现了城市大规模的“贫民窟”。我国如何避免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贫民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贫民窟产生的原因与条件,运用国际比较的分析方法,提出我国从根本上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的基本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省际差异 [J].
冯邦彦 ;
马星 .
经济经纬, 2005, (01) :62-65
[2]   城市化的理性认识与现实选择 [J].
赵振军 .
泰山学院学报, 2004, (05) :18-22
[3]  
发展经济学概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谭崇台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