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鼩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复制及缺血后腺苷酸、钙和MDA等的变化

被引:3
作者
谈跃
王子灿
李麟仙
机构
[1] 昆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昆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昆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关键词
树鼩; 脑缺血; 腺苷酸; 脂质过氧化物; 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多数学者认为树鼩属低等灵长类动物,关于树鼩局部脑缺血的研究尚未见报导。用电凝阻断树鼩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的方法复制局部脑缺血模型。发现血管闭塞15分钟及6小时后,缺血区rCBF分别为凝闭前的36.74%和39.84%,SEP分别为凝闭前的21.83%和36.78%;血管闭塞6小时后,皮层组织ATP含量减少了5.2倍,AMP含量增加了4.4倍;钙显著强多,MDA含量增加。形态学检查表明发生了局部缺血性脑梗塞。结果说明了能量衰竭,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Ca2+内流增加在脑缺血损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作者认为,由于树鼩的生物学特性,较其它哺乳动物更适合局部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谷氨酸与脑缺血 [J].
谈跃 ;
李麟仙 .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0, (02) :32-34
[2]   氢清除法局部脑血流量测定(附13例脑梗塞动物模型局部脑血流量测定) [J].
包仕尧 ;
赵合庆 ;
金世蓉 ;
邵国富 ;
章伯松 ;
杜子威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7, (03) :133-136
[3]  
Regional brain sodium potassium and water changes in the 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of ischemia. Young W, et al. Stroke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