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12
作者
苏本营 [1 ]
张璐 [2 ]
陈圣宾 [2 ]
王冰雪 [2 ]
蒋高明 [1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区域; 农田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9.029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为例,利用模型量化了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并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0—2006年间,山东省农田生态系统NPP在时间序列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由2000年的476.5g·m-2·a-1(以C计)上升到2006年的544.2g·m-2·a-1(以C计)。空间格局中以鲁东、鲁中和鲁南较高,鲁西南和鲁北较低。各地市中以枣庄最高,为691g·m-2·a-1(以C计);东营最低,约424.4g·m-2·a-1(以C计)。另外,莱芜、临沂及菏泽等地也相对偏低。通过对影响农田生态系统NPP的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气候因子中对山东省农田生态系统NPP贡献最大的为降水;人为因子中以农膜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农药、机械、化肥,而劳动力的贡献则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降低,人口密度的过大对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036 / 20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 [J].
赵其国 ;
钱海燕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5) :1609-1614
[2]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J].
程东祥 ;
张玉川 ;
马小凡 ;
郭平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279-1285
[3]   三江平原农田生产力时空特征分析 [J].
国志兴 ;
王宗明 ;
刘殿伟 ;
宋开山 ;
宋长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249-254
[4]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J].
袁飞 ;
韩兴国 ;
葛剑平 ;
邬建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0) :2168-2176
[5]   基于CASA模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模拟 [J].
张峰 ;
周广胜 ;
王玉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4) :786-797
[6]   中国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地形控制作用 [J].
闫慧敏 ;
刘纪远 ;
曹明奎 .
地理学报, 2007, (02) :171-180
[7]   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进展 [J].
潘晓华 ;
邓强辉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1-5
[8]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J].
廉丽姝 ;
宋晓言 ;
王慧 .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03-108
[9]   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机制研究 [J].
邵晓梅 .
经济地理, 2001, (06) :727-730
[10]   中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J].
张志强 .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1, (01)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