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沙打旺种带真菌——环境、致病力及防治
被引:25
作者
:
南志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南志标
机构
:
[1]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来源
:
草业学报
|
1998年
/ 01期
关键词
:
沙打旺,种带真菌,细交链孢,多主枝孢,相关与回归分析,致病力测定;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812.6 [草原保护];
学科分类号
:
0713 ;
摘要
:
对来自江苏、内蒙古、河南和河北等四省(区)的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Pal.)种子进行了健康检验;测定了细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1.〕和多主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对沙打旺种子和幼苗的致病力;评价了甲基托布津浸种和菲醌拌种防治沙打旺种带真菌的效果。结果表明,种子产地9~11月的湿润度(K)与种子带菌率显著正相关,r2=0.987(P<0.01),二者的关系可用y=-17.0+27.3x表示;种子带菌率和混杂于种子间的植株残体带菌率分别与种子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987(P<0.01)和0.931(P<0.05)。人工侵染试验与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细交链孢是沙打旺种子和幼苗的主要病原菌,接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41.8%,苗腐率为15.8%,而未接种对照组的相应数值是78.8%和0.0;多主枝孢对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但可引致4.5%的幼苗腐烂(P<0.05),该菌是沙打旺种子和幼苗的较重要的病原真菌。甲基托布津浸种和菲醌拌种均可显著降低种子带菌率,与对照相比,总带菌率降低62.3%~78.7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