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社会学观

被引:16
作者
郑贤君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公域与私域; 公权与私权;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02.03.004
中图分类号
D91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社会学意义的宪法结构立足于保障自由的公共权力机关与依据私法组织起来的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 ,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宪法关系得以确立的前提 ,公域与私域的界分是限权政府的存在基础 ,公权与私权的对峙是古典基本权利的宪法表现 ,社会权利是国家与社会相互渗透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2000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组织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主权的终结?.[M].(澳)约瑟夫·A.凯米莱里(JosephA.Camilleri);(澳)吉米·福尔克(JimFalk)著;李东燕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  
普通法的精神.[M].(美)罗斯科·庞德(RoscoePound)著;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
[4]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5]  
自由民主与政治学.[M].(美)詹姆斯·W·西瑟(JamesW.Ceaser)著;竺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  
民族—国家与暴力.[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胡宗泽;赵力涛译;.三联书店.1998,
[7]  
新宪政论.[M].(美)斯蒂芬·L.埃尔金(StephenL.Elkin);(美)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KarolEdwardSoltan)著;周叶谦译;.三联书店.1997,
[8]  
国家与社会.[M].邓正来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9]  
法国政治制度变迁.[M].洪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0]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