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南新生代盆地演化特征

被引:29
作者
马华东
杨子江
机构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 乌鲁木齐
[3] 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塔西南盆地; 新生代; 走滑—逆冲推覆构造; 阿赖海峡; 喀什坳陷; 齐姆根凸起; 叶城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西南新生代盆地经历了由海相沉积体系向陆相沉积体系的转变,沉积中心由一个向两个转变,这是受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帕米尔与西南天山之间“阿赖海峡”的控制,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纯挤压作用力随帕米尔突刺的不断挤入,应力在突刺二侧转换为压扭性质,分别形成恰曼左行走滑断裂系统和费尔干纳一塔拉斯右行走滑断裂.碰撞引起的造山带向塔里木板块上的大规模逆冲推覆不早于渐新世.巾自米尔一西昆仑山前的逆冲冲断带具有两端逆冲(乌帕尔一齐姆根走滑逆冲构造带)中部兼具走滑特征,喜马拉雅晚期(中新世末期),在塔西南前陆盆地内形成喀什坳陷、齐姆根凸起、叶城坳陷的初步雏形,这样的构造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渐新世形成的底劈盐丘构造可用来确定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地区最初隆升的时间,即不早于渐新世.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深地震探测综述
    高锐
    肖序常
    高弘
    李秋生
    刘训
    姜枚
    史大年
    [J]. 地质通报, 2002, (01) : 11 - 18+51
  • [2]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尹安
    [J]. 地球学报, 2001, (03) : 193 - 230
  • [3] 天山、西昆仑山中、新生代幕式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王彦斌
    王永
    刘训
    傅德荣
    王军
    王世成
    [J]. 中国区域地质, 2001, (01) : 94 - 99
  • [4] 塔里木盆地西南及邻区特提斯格局和构造意义
    李向东
    王克卓
    [J]. 新疆地质, 2000, (02) : 113 - 120
  • [5]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形成演化
    伍致中,刘东海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6, (03) : 211 - 218+302-303
  • [6] 西昆仑阿克塔什-带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高鹏,张东生
    [J]. 新疆地质, 1994, (02) : 115 - 123
  • [7]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
  • [8] 中国新疆西南部喀喇昆仑羌塘地块及康西瓦构造带构造演化[M].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李永安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