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人文主义”人性论评析——兼与西欧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被引:4
作者
孟广林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
关键词
李贽; 人文主义; "人性之私"; 个人"自由"; "止于至善"; 消极出世;
D O I
10.15991/j.cnki.411028.2003.05.003
中图分类号
B248 [明代哲学(1368~1644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晚明李贽反对纲常名教、鼓吹私心利欲的人性论,常常被视为体现了市民阶级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实际上,步入封建衰世的晚明社会,还远未出现西欧的那种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作为一位对腐败政治极度不满的官僚士大夫,李贽的人性论不可能包蕴着人文主义的内涵。西欧人文主义者"个体本位"的人本观,以个人"自由"为轴心,以人的世俗追求与享乐为归宿点。而李贽在鼓吹人的私心利欲时,又力图将"人欲"纳入"圣人"导引和儒学"明德修身"扼制的轨道,进而沿着王学所开采的儒学异化路径,鼓吹儒、释、道"三教合一",将"人"引渡向一个弃绝尘欲的宗教苦海。这些都证明了他是一位反叛传统却又找不到出路的"异端"思想家。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士与中国文化.[M].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巨人传.[M].(法)拉伯雷(Rabelais;F.)著;成钰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3]  
万历十五年.[M].(美)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5]  
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