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决策研究
被引:3
作者
:
翟淑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翟淑萍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群
[
2
]
机构
:
[1]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2]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来源
: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
2011年
/ 26卷
/ 02期
关键词
:
全流通;
控制权收益;
可转换公司债券;
公开增发;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
1201 ;
020204 ;
摘要
:
基于全流通背景和上市公司集中的股权结构特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决策机制,结果表明在股权流通的背景下,通过可转债方式融资并成功转股,需要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前景,否则融资后会降低控制性股东的融资收益,这一条件使得可转债融资方式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但可转债灵活的条款设计和转股前较低的资金使用成本受到了一些暂时难以进行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青睐——可以通过缩短初始转股期、降低初始转股价、放松向下修正转股价条款、严格赎回条款与回售条件等手段,提高可转债转股的可能性,从而间接地实现股权融资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机分析——基于连续融资假说的实证检验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子尧
.
财经科学,
2007,
(08)
:29
-35
[2]
股权结构与可转换债券融资关系分析
[J].
陈红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
陈红霞
;
袁显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
袁显平
.
特区经济,
2006,
(05)
:109
-110
[3]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的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康德
;
夏新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夏新平
;
余明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余明桂
.
管理学报,
2006,
(03)
:360
-365
[4]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股价效应研究
[J].
刘舒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刘舒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收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颖文
.
系统工程 ,
2006,
(01)
:62
-69
[5]
Why firms issue convertible bonds: The matching of financial and real investment options[J] . David Mayer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1998 (1)
←
1
→
共 5 条
[1]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机分析——基于连续融资假说的实证检验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子尧
.
财经科学,
2007,
(08)
:29
-35
[2]
股权结构与可转换债券融资关系分析
[J].
陈红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
陈红霞
;
袁显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
袁显平
.
特区经济,
2006,
(05)
:109
-110
[3]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的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康德
;
夏新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夏新平
;
余明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余明桂
.
管理学报,
2006,
(03)
:360
-365
[4]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股价效应研究
[J].
刘舒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刘舒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收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颖文
.
系统工程 ,
2006,
(01)
:62
-69
[5]
Why firms issue convertible bonds: The matching of financial and real investment options[J] . David Mayer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1998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