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肇地区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储集层的成岩作用

被引:24
作者
王宝清
徐文发
刘站立
孔繁忠
常中原
王春瑞
机构
[1] 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关键词
储集岩;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成岩阶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储集层];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三肇地区下白垩统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储集岩主要为具有较高杂基含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岩屑细砂岩。孔隙度在 1 ~ 2 1 3 之间 ,平均 10 9 。渗透率在 0 0 1× 10 -3 ~ 2 89× 10 -3 μm2 之间 ,平均 1 5 3×10 -3 μm2 。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等。压实作用使孔隙大大减少 ;根据结构、阴极发光特征、碳氧稳定同位素成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可以推测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早成岩作用的还原条件下 ,方解石胶结物的沉淀使沉积物 (岩 )的孔隙减少 ;长石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的溶蚀产生的孔隙约占现有孔隙的 1/ 3;交代作用使大部分蒙皂石和高岭石已转变为伊利石和伊蒙混层 ,或绿泥石和绿蒙混层 ,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不大。大部分储集岩的变化发生在早成岩作用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古岩溶与储层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宝清等著, 1995
[2]  
Geochemistry of temperate-water carbonates, Tasmania,Australia. Rao C P. Marine Geology . 1986
[3]  
Petrology of sedimentary rocks. Folk R L. Hemphills .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