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同化量最高、约占60%以上,穗的光合同化量约占15%,叶鞘及茎的光合同化量均在11%左右。群体调节对植株上部器官(穗、旗叶)、茎和叶鞘的光合同化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倒二叶及以下叶片的光合同化。增加密度使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光合同化量显著降低。灌浆期籽粒是植株光合物质的主要输入部位。光合物质向茎的分配取决于种植密度。在较低密度条件下,茎是光合物质的输入部位,而在高密度条件下则是光合物质的输出部位。在较低密度下植株光合物质向根系分配比例增多。研究初步认为,种植密度高易使晚播小麦植株中下部器官较早地降低或丧失功能,加快衰老进程,影响结实、灌浆和籽粒产量。适当较低的种植密度利于延长中下部器官的功能期,延缓衰老,增加籽粒灌浆物质来源,提高籽粒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