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基于空间集聚格局和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
被引:37
作者:
姜广辉
[1
,2
]
张瑞娟
[1
,2
]
张翠玉
[1
,2
]
曲衍波
[3
]
汤怀志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农村地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空间集聚格局;
边界修正;
平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划定优质高产、连片闭合、空间连续、边界清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地块空间组合"回归其"分区"的科学本质,形成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闭合区域,对促进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从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发展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4个方面评价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局部Moran’s I指数确定优质基本农田空间集聚格局,进而利用缓冲区分析提取线状地物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划定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功能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结果表明:1)平谷区基本农田综合质量指数平均为53.66,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基本农田高高集聚区(H-H)和低高集聚区(L-H)形成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11 568.93 hm2;3)经边界修正后,平谷区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4个,面积共13 395.99 hm2,涵盖基本农田比例约80%;相比原方案,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在空间连片度、边界规整度及用途均质度等方面均得到优化。未来应加强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加快区内非农地类退出,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建设,实施基本农田园区式管理。基于空间集聚格局与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可为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2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