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被引:20
作者
杨善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感知; 洞察; 现象学社会学; 日常生活;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09.01.007
中图分类号
C91-06 [学派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认为,现象学社会学对定性研究实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现象学的内涵所规定而强调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而这种积极的认知态度一旦被贯彻,就会给我们的研究乃至学生培养和训练带来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这样一种认知在研究实践中经由感知与洞察得以完成,从而获得对现象的意义的相对深刻与准确的理解和解释,由此也给出了现象学社会学将"日常生活"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的原因:日常生活即是"生活世界"的中心,而由社会行动者(包括他们形成的主体间际)及其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组成的生活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个意义的世界。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72+227 +227-22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 [J].
杨善华 ;
孙飞宇 .
社会学研究, 2005, (05) :53-68+244
[3]   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J].
杨善华 ;
刘小京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5) :83-90+205
[4]  
定性研究[M].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诺曼·K. 邓津(Norman K. Denzin), 2007
[5]  
现象学思潮在中国[M].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祥龙等著, 2003
[6]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善华主编, 1999
[7]  
现象学及其效应[M]. - 三联书店 , 倪梁康 著, 1994
[8]  
纯粹现象学通论[M]. - 商务印书馆[德]胡塞尔(Husserl, 1992
[9]  
日常生活[M]. - 重庆出版社 , (匈)赫勒(Heller, 1990
[10]  
思·史·诗[M]. - 人民出版社 , 叶秀山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