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法抗争”概念的误区:对李连江教授的回应

被引:9
作者
赵鼎新 [1 ,2 ]
机构
[1]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
[2] 浙江大学
关键词
解读性概念; 日常抗争; 依法抗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1 [社会科学概况、现状、进展];
学科分类号
03 ; 0303 ;
摘要
《社会学评论》2015年第4期发表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困境:从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谈起》一文。该文所波及的李连江教授对其中一些说法多有不同看法。本文对李教授有所回应。笔者分析李教授提出的"依法抗争"概念与斯科特的"日常抗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依法抗争"是一个失败的概念。笔者进一步指出一个成功的解读性概念必须是解构性而不是建构性的。换而言之,它必须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大面积误区或盲区,而不是为一个复杂群体的行动方式"正名"。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Rightful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 O’’Brien,Kevin,Lianjiang Li. . 2006
[2]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Olson,M. . 1965
[3]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Ostrom E. . 1990
[4]  
Weapons of the Weak:Everyday Forms of Peasant Resistance. Scott,James C.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