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星室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被引:16
作者
陈少波
林光国
鄢锋
翁水俤
陈淑震
黄勤清
张涵
机构
[1] 福州市防治白蚁公司
[2]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 闽侯县植保站
[4] 闽清县农业局
[5] 闽清县农业局 福州
[6] 福州
[7] 闽侯
[8] 闽清
关键词
橄榄星室木虱; 生物学; 种群动态; 综合治理;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7.03.004
中图分类号
S436.67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作者记述了为害橄榄的重要害虫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Li)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天敌种类资源。该虫在福州地区1年发生7~9代,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产卵于嫩芽上,3月上旬出现若虫,第1代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世代重叠。橄榄星室木虱田间种群数量消长与橄榄抽梢期有极其密切的伴随关系,在幼树上全年有5个虫口高峰期,在老树上全年只有3个高峰期。在实验室23.0~25.0℃的平均温度下,卵期4.1—4.7天,若虫期10.4~13.5天,世代历期20~28天,世代死亡率为64.53%。成虫平均寿命41.4±4.6天,产卵前期7.2±2.2天,产卵期18.0±3.7天,每雌平均产卵量276.3±64.0个。雌雄性比为1.17:1。红基盘瓢虫、红星盘瓢虫是该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喷药保梢是该虫猖獗发生年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4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