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斯有乾坤理,各蕴心中会得无——北海镜清斋的解释学创作意象探析

被引:3
作者
庄岳
王其亨
机构
[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生
[3] 教授、博导
关键词
语言(题名、楹联、诗文等); 点景题名; 解释学创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6 [园林规划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语言(题名、楹联、诗文等)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段,赋予“景”以象征隐喻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清代皇家园林精品北海镜清斋(静心斋)中的抱素书屋、焙茶坞、韵琴斋、罨画轩、画峰室等五座建筑,形式简朴单一,却由于命名及相关意义群和位置经营的不同,最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意境。事实上,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匠心独具的显著特点之一;即不仅仰赖建筑形象来传达建筑意匠,而且要在传统解释学基础上,巧妙会通并运用文化典故,通过语言方式竭力扩展象外之境。本文通过对乾隆相关文字阐释的追踪分析和与建筑处理的相互印证,揭示了乾隆关于镜清斋的设计思路与手段,有助于理解语言在凸现深化建筑意匠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对这一方法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也有所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论语今读.[M].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