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mus harutoriensis Oishiet Huzioka角质层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12
作者
孙柏年
解三平
阎德飞
丛培允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
[3] 甘肃兰州
关键词
Ulmus harutoriensis; 表皮构造; 晚第三纪; 古气候; 古大气CO2;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3.01.018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根据大量室内实验分析 ,对产于云南腾冲的植物化石 Ulmusharutoriensis Oishiet Huzioka的角质层进行了细致研究 ,揭示了 Ulmus harutoriensis叶的表皮构造 ,其主要特征为 :上表皮厚 1 .1μm,下表皮厚小于 1μm,上表皮细胞大于下表皮细胞、毛基少、气孔器很小、只在下表皮发育、无规则型、散生、下陷较浅 .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推测了古气候变化 ,并与现生 Ulmuspumila L.同时进行了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统计 ,用生物学的方法推测了古大气 CO2 浓度 ,讨论了 Berner的碳平衡模型 .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浓度变化对陆地维管植物气孔参数的影响 [J].
孙启高 ;
陈立群 ;
李承森 .
科学通报, 1998, (23) :2478-2482
[2]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 [J].
蒋高明 .
植物学通报, 1995, (04) :1-7
[3]   江苏南京地区晚第三纪植物 [J].
李浩敏 ;
邵家骥 ;
黄姜侬 .
古生物学报, 1987, (05) :563-575+647
[4]   云南腾冲新第三纪植物群及其时代 [J].
陶君容 ;
杜乃秋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2, (03) :273-281+303
[5]  
中国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植物区系发展演变.[M].陶君容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6]  
云南西部新生代含煤盆地及聚煤规律.[M].戈宏儒;李代芸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7]  
中国地质时期植物群.[M].李星学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8]  
云南植被.[M].《云南植被》编写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