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被引:25
作者
赵长毅
程克明
机构
[1]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2]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煤成烃; 成烃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及含煤有机质.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生油组分,在显微层次主要表现为基质镜质体、壳质组(主要是薄壁角质体、小孢子体和木栓质体)和少量腐泥组(主要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在超微层次则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基质镜质体和粗粒体中细菌成因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最主要的母质.壳质组(含腐泥组)在煤成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从煤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组分(表1),进行热解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确定各显微组分生烃性质,并结合显微荧光性质确定其生烃阶段,由此建立煤与显微组分成烃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102 / 210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吐哈盆地煤成油有机岩石学特征 [J].
赵长毅 ;
程克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24-27+109
[2]   干酪根的C NMR研究——用有机碳三种结构组成表征干酪根的演化 [J].
秦匡宗 ;
陈德玉 ;
李振广 .
科学通报, 1990, (22) :1729-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