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致病方式与伤脏规律研究

被引:25
作者
于艳红
乔明琦
机构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情志; 情志病证; 致病方式; 伤脏规律; 理论探讨;
D O I
10.16294/j.cnki.1007-659x.2011.01.025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依据古今文献,结合课题最新调研成果,提出情志致病方式与伤脏规律两个概念,认为情志致病存在单一情志刺激致病和多种情志刺激共同致病两种方式,情志伤脏规律是多先损伤肝脏和潜病之脏,并常由肝脏累及心、脾等脏。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医案医话医论名著集成.[M].刘更生主编;.华夏出版社.1997,
[2]   肝主疏泄与中医内科多种疾病的关系探讨 [J].
李丹 .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5) :66-67
[3]   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病因、病位和病机以及辨证规律的研究 [J].
吴丽丽 ;
严灿 ;
周莺 ;
潘毅 .
江苏中医药, 2008, (08) :72-74
[4]   从心肝论治消化性溃疡 [J].
黄建平 .
河北中医, 2008, (07) :719-719
[5]   妇人七情致病及与肝之关系 [J].
王广洁 ;
崔晓萍 .
河南中医, 2007, (12) :9-10
[6]   “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假说及其论证 [J].
乔明琦 ;
于霞 ;
张惠云 ;
陈雨振 ;
殷镜海 ;
胡春雨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1) :8-10
[7]  
青少年慢性胃炎危险因素分析382例.[J].刘艳萍;王明月;牟春笋;项拓;孔春妍;王进;刘艳红;杨福玲.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 15
[8]   《内经》“惊伤心神”的理论初步研究 [J].
沈浪泳 ;
侯公林 .
中国医药学报, 2002, (06) :361-362
[9]   胃病调情四法 [J].
朱西杰 ;
晋学仁 ;
樊恒茂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2) :19-19
[10]   中医情志致病机理的研究——应激状态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2O2功能的观察 [J].
严灿 ;
潘毅 ;
邓中炎 ;
高敏 ;
吴丽丽 .
中医杂志, 1997, (04) :2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