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竹立竹表型可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被引:16
作者
顾大形
陈双林
郭子武
杨清平
李迎春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四季竹; 林分密度; 分株构件; 表型可塑性; 生理整合; 主成分分析;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0.0258
中图分类号
S795 [竹];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为了给优良的观赏和夏秋笋用竹种四季竹的丰产林分密度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四季竹纯林4种林分密度(17500~27500株·hm-2,D1;37500~42500株·hm-2,D2;55000~62500株·hm-2,D3;72500~82500株·hm-2,D4)的分株构件因子调查,并对立竹主要形态特征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四季竹立竹胸径和相同胸径下的节间长分别呈"∧"和"∨"形变化,极值分别出现在D3和D2密度。相同胸径下的立竹冠幅和枝盘数均呈"∨"形变化,并且最小值都出现在D2密度;立竹枝长和残枝率均呈倒"N"形变化,枝长最大值和残枝率的最小值均出现在D3密度。林分叶面积指数呈"∧"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D3密度;立竹单叶面积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同胸径下的立竹全高、胸高壁厚、枝下高和枝夹角、单叶质量、比叶面积在不同林分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立竹表型形态与秆形构件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枝条构件,最后是叶片构件。经通径分析,各林分密度立竹表型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D3>D4>D2>D1。在试验林立竹胸径条件下,D3是四季竹无性系生理整合成本和效益的密度阀值,是分株形态良好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42 / 15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克隆植物生理整合作用研究进展 [J].
叶上游 ;
潘爽 ;
王景波 ;
王堃 .
草原与草坪, 2008, (05) :63-69
[2]   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生长规律研究 [J].
王波 ;
何奇江 ;
郑连喜 .
世界竹藤通讯, 2008, (05) :16-18
[3]   克隆植物的表型可塑性与等级选择 [J].
朱志红 ;
刘建秀 ;
王孝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4) :588-598
[4]   克隆植物的水分生理整合及其生态效应 [J].
朱志玲 ;
李德志 ;
王绪平 ;
盛丽娟 ;
石强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12) :2602-2614
[5]   四季竹叶面积指数与竹笋产量的关系 [J].
潘寅辉 ;
虞敏之 ;
胡建军 ;
黄树荣 ;
盛方清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 (05) :21-23+32
[6]   四季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J].
潘寅辉 ;
高立旦 ;
虞敏之 ;
盛方清 .
竹子研究汇刊, 2006, (01) :27-29+36
[7]   克隆植物矮嵩草对放牧的等级性反应 [J].
朱志红 ;
王刚 ;
王孝安 .
生态学报, 2006, (01) :281-290
[8]   克隆植物矮嵩草在刈割条件下的等级反应研究 [J].
朱志红 ;
王刚 ;
王孝安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9) :1833-1839
[9]   马尾松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效应试验 [J].
林建华 .
福建林业科技, 2005, (03) :137-139
[10]   四季竹栽培管理和笋期调控技术 [J].
何元荪 ;
魏建永 ;
陆晓友 .
浙江林业科技, 2004, (06)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