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约束与农业转移人口逆城镇化倾向

被引:20
作者
齐红倩 [1 ,2 ]
席旭文 [2 ]
刘岩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可行能力; 福利; 逆城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0833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调研数据,构建包含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功能活动和自由程度的可行能力框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福利水平对逆城镇化倾向的影响,并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居住条件、社会机会、政治参与和心理感受等福利状况的改善均可以有效降低农业转移人口逆城镇化倾向。其中,职业培训、子女上学情况和政治参与状况的改善对降低逆城镇化倾向的影响最为明显,表明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群体的福利诉求已经从早期的收入水平提升和社会保障转变为社会机会和政治参与。农业转移人口不仅关注自身的社会机会,同时还关注下一代的社会机会,表现为通过职业培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为子女争取更好的上学条件提升代际的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的分组计算表明,福利对逆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对于高收入和低龄化农业转移人口群体更为显著。高收入群体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导致其对于福利的诉求更强,因此福利水平改善可以明显降低其逆城镇化倾向。而低龄化群体大部分为第二代农业转移人口,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更接近于城市,留在城市的意愿强烈,因此其福利水平改善也可以显著降低逆城镇化倾向。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方面,继续完善居住证制度,逐步剥离和户籍绑定的福利制度,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对城市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应针对重点福利诉求和群体制定倾斜性政策,重点解决职业培训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优先满足高收入和低龄化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市福利的诉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新生代农民工逆城市化流动:转变的发生 [J].
张世勇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1) :9-19
[2]   中国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基于城乡户籍相对价值变化和推拉理论的分析 [J].
黄少安 ;
孙涛 .
江海学刊, 2012, (03) :90-96+238
[3]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Fuzzy Poverty Measures: An Application to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J] . Mozaffar Qizilbash,David A. Clark.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 2005 (1)
[4]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J] . Hongbin Li,Li-An Zhou.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