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菌的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附视频

被引:13
作者
刘涤洁
陈杖榴
冯淇辉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后效应; 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亚抑菌浓度效应;
D O I
10.16303/j.cnki.1005-4545.2002.03.031
中图分类号
S859.79 [兽用药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报告了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postantibiotic sub- MIC effect,PASME)、亚抑菌浓度效应 (sub- MIC effect,SME)研究的方法学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对金葡菌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 :2、4MIC的恩诺沙星对金葡菌的 PAE为 1.0 3、1.5 0 h,1/2、1、2、4MIC的环丙沙星的 PAE为 0 .5 1、0 .88、1.47、1.92 h;1/8、1/4、1/2 MIC的恩诺沙星对经 4MIC药物诱导 1h的金葡菌可产生0 .38、1.15、>12 .31h的 PASME,1/8、1/4、1/2 MIC的环丙沙星的 PASME为 2 .6 9、>10 .17、>13.17h;1/8、1/4、1/2 MIC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菌产生的 SME分别为 0 .40、0 .91、>9.44 h和 0 .42、1.14、>9.0 2 h。上述结果说明 ,PAE、PASME和 SME的大小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且环丙沙星比恩诺沙星对金葡菌有更长的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76 / 27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抗生素后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J].
傅得兴 ;
谭玲 ;
李琼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7, (08) :13-14
[2]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生素后效应 [J].
刘庆锋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7, (03) :229-232+242
[3]   抗生素后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J].
王浴生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6, (04) :69-78+83
[4]   氨基糖甙类的抗菌后效应及新给药方案 [J].
郭涛,杨毅,熊方武 .
药学实践杂志, 1996, (04) :206-209
[5]   细菌抗生素后效应期的研究进展 [J].
王翔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6, (04) :273-276
[6]   氟喳诺酮药物每日一剂疗法 [J].
雷军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6, (01) :56-59+67
[8]   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金葡球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 [J].
段传可,吴文蓉,雷军,王浴生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5, (05) :376-378
[9]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J].
汪复 .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1, (03) :148-152
[10]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Post -antibiotic-effects and effects of sub-inhibitory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Lowdin Elisabeth, Odenholt -tornovist Inga, Bengtsson Stellan,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