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策略

被引:13
作者
李玉华
曾勇庆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3] 山东泰安
关键词
繁殖性状; 遗传改良; 育种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28.2 [];
学科分类号
090501 ;
摘要
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将为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多数育种者将提高猪的繁殖力作为主要育种目标 ,并用数学遗传学方法和分子育种技术对繁殖性状进行改良。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采用多点核心群联合育种促进引进猪种选育提高的探讨 [J].
鲁绍雄 ;
吴常信 .
中国畜牧杂志, 2001, (05) :3-4
[2]   太湖猪高繁殖力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储明星 .
中国畜牧杂志, 2001, (02) :49-51
[3]   母猪FSHβ基因多态与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J].
朱猛进 ;
钱云 ;
丁家桐 ;
刘红林 ;
姜勋平 .
畜牧与兽医, 2000, (03) :12-14
[4]   应用动物模型BLUP方法估计猪个体育种值研究 [J].
夏宣炎 ;
熊远著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2) :142-146
[5]   猪品种间ESR基因PCR-RFLP的初步研究 [J].
李凤娥 ;
熊远著 ;
邓昌彦 ;
郑嵘 ;
屈彦纯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37-39
[6]   应用动物模型REML方法估计猪遗传参数的研究 [J].
张伟峰 ;
张沅 .
养猪, 1999, (03) :30-31
[7]   基因标记定位在猪数量性状改良中的应用(综述) [J].
刘顺德 .
养猪, 1999, (02) :27-29
[8]   用MTDFREML方法估计大白猪遗传参数 [J].
郑友民 ;
王立贤 ;
张沅 .
养猪, 1999, (01) :32-33
[9]   我国猪育种的展望 [J].
吴常信 .
中国畜牧杂志, 1997, (0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