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路径研究——俱乐部理论的视角

被引:17
作者
方师乐 [1 ]
卫龙宝 [2 ]
史新杰 [3 ]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2]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3]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跨区服务; 俱乐部理论; 相对静态均衡;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8.09.007
中图分类号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摘要
本文在俱乐部理论的框架下讨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路径,认为农机跨区服务现象的本质是农机在中国具有俱乐部商品的属性,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条件、地理特征和制度安排决定了农机俱乐部从萌芽到繁荣的可行性。进一步,本文运用相对静态均衡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农业劳动力工资上涨、大中型农机供给成本降低、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等外部冲击如何影响中国农机化的发展路径。现阶段,中国应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心转向提升大中型农机的供给能力和健全农机服务市场,从而降低农机服务成本、促进农机服务市场的有效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分布规律——农机跨区服务的视角 [J].
方师乐 ;
卫龙宝 ;
伍骏骞 .
管理世界, 2017, (11) :65-78+187
[4]   中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包容性增长吗? [J].
张勋 ;
万广华 .
经济研究, 2016, 51 (10) :82-96
[5]   资源禀赋约束、要素替代与诱致性技术变迁——以中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为例 [J].
郑旭媛 ;
徐志刚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1) :45-66
[6]   土地细碎化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了吗?——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调查 [J].
卢华 ;
胡浩 .
经济评论, 2015, (05) :129-140
[7]   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 [J].
董涵英 .
中国农村经济, 1986, (08) :50-53
[8]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吗? [J].
罗象谷 .
中国农村经济, 1985, (07) :43-45
[9]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吗? [J].
刘运梓 ;
宋养琰 .
社会科学辑刊, 1980, (04) :60-64
[10]  
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D]. 杨进.浙江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