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报复性起诉”

被引:5
作者
谢小剑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报复性起诉; 公诉权滥用; 程序性制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司法实践中不时出现检察机关为打击报复举报人、新闻记者、辩护律师等而提起公诉的现象。对于这类报复性起诉的行为,现有制度不能提出独立的程序抗辩。为了保护被告人权利,美国建立了报复性起诉辩护制度,被告人有权请求法院审前驳回检察机关基于报复的动机而提起的公诉。我国也应当建立此项制度,以防止公诉权滥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Breathing new life into prosecutorial vindictiveness doctrine [J].
不详 .
HARVARD LAW REVIEW, 2001, 114 (07) :2074-2097
[2]  
甘肃企业家被定无罪后仍遭羁押人大代表声讨..廖明;任新;.兰州晨报.2006,
[3]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M].王梅芳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  
程序性制裁理论.[M].陈瑞华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5]  
美国刑事诉讼规则.[M].李学军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6]  
中国律师涉案实录.[M].王工编;.群众出版社.2001,
[7]  
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M].江礼华;(加)杨诚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
[8]  
法国革命论.[M].(英)柏克(EdmundBurke)著;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9]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0]   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 [J].
陈瑞华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 (06) :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