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光能流与物质流研究 Ⅲ 麦棉共生期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与总积温

被引:11
作者
毛树春
宋美珍
张朝军
韩迎春
邢金松
机构
[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黄淮海棉区,小麦,棉花,共生期,作物层温度分布,总积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田间试验于1994/1995、1995/1996年采用满播小麦、一熟棉花和麦棉两熟不同配置方式4种处理研究了共生期麦棉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和总积温。结果表明,不同熟制、麦棉复合群体不同配置方式作物层温度垂直和水平方向廓线不同。与一熟棉花相比,共生期52d不同群体近地面作物层日平均温度2a显著低,依次是:满播小麦低7.2和4.6℃d-1、3—1式麦带低5.6和4.1℃d-1、4—2式麦带低5.5和3.4℃d-1、3—1式棉带低2.9和2.9℃d-1,4—2式棉带南行低2.8和2.4℃d-1、4—2式棉带北行低2.6和1.6℃d-1;共生期52d近地面作物层≥15℃积温亏缺顺序是:满播小麦群体(-372.9和-241.2℃·d)>3—1式配置(-231.5和-184.6℃·d)>4—2式配置(-189.2和-128.7℃·d)。不同复合群体温度日较差大小的顺序是:一熟地(20.6℃d-1)>4—2式北行(19.6℃d-1)>4—2式南行(19.1℃d-1)>3—1式(17.9℃d-1)。共生期间温度日较差达到20℃,有利于棉花培育早壮苗,唯4-2式棉带北行棉花趋于一熟棉花。本研究揭示出麦棉复合群体的低热量胁迫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5+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麦棉共生期棉苗质量效应初步分析
    毛树春,宋美珍,邢金松,张朝军
    [J]. 中国棉花, 1996, (01) : 24+26 - 24+26
  • [2] 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光能流与物质流研究Ⅰ.共生期棉行光分布与日总量[J]. 毛树春,邢金松,宋美珍,张朝军.棉花学报. 1995(04)
  • [3] 套种棉花共生期地积温效应
    毛树春,宋美珍,邢金松,张朝军
    [J]. 中国棉花, 1995, (10) : 24 - 24
  • [4] 麦棉套作的物候变化及其对麦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马骥
    毛建昌
    田泉社
    王发祥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3) : 64 - 70
  • [5] 农业气象学[M]. 农业出版社 , 贡复俊主编, 1993
  • [6] 中国棉花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主编, 1983
  • [7] 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M]. 农业出版社 , 翁笃鸣等编,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