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15
作者
马一太
吕灿仁
机构
[1] 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熵增原理; 耗散结构; 自觉调节;
D O I
10.13738/j.issn.1671-8097.2004.01.019
中图分类号
TK123 [工程热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 ,人们以各种理论或模型去描述能源的有效利用 ,多数给出趋于乐观的前景。从热力学熵增原理 ,分析耗散结构三个重要环节的可持续性 ,即导入的可持续性源于各种资源供应的可满足性 ;代谢的可持续性应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自觉的协调性 ;废弃的可持续性应立足于废弃物的可再生性和可处置性。得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界自觉有效的协调。提出能源有效利用、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研究是当前与今后的重要任务 ,并加强用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教育公民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增长的极限.[M].(美)丹尼斯·米都斯(TennisL.Meadows)等著;李宝恒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  
我们共同的未来.[M].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3]  
生命科学模型.[M].(美)W.F.卢卡斯(WilliamF.Lucas)主编;[翟晓燕等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  
21世纪议程.[M].国家环境保护局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5]  
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M].(美)里夫金(Rifkin;J.);(美)霍华德(Howard;T.)著;吕明;袁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  
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M].[比]尼科利斯(Nicolis;G·);[比]普里戈京(Prigogine;I·) 著;徐锡申 译.科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