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回顾与本土研究

被引:5
作者
高静美 [1 ]
郭劲光 [2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结构二元性; 社会网络; 本土化;
D O I
10.13573/j.cnki.sjzxyxb.2010.04.024
中图分类号
F240 [劳动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经济学的新古典模型所舍弃的社会资本要素是使模型解释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中的个人效用函数要比新古典理论中体现的简单假定要复杂得多,因此围绕着社会资本而展开的系列研究在近些年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科尔曼、波茨、布朗以及其他经济学家对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梳理发展和深度挖掘,社会资本的不同层面和类型特征构成了我国社会资本研究的基础。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资本概念应用上的谨慎,相应地在应用社会资本概念时必须同时把握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和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社会资本理论述评 [J].
周红云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 (05) :29-41
[2]   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局限 [J].
田凯 .
社会科学研究, 2001, (01) :90-96
[3]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J].
托马斯·福特·布朗 ;
木子西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0, (02) :41-46
[4]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惠斌, 2000
[5]  
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 .2 Coleman James 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