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湿地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32
作者
李凤霞 [1 ,2 ]
常国刚 [3 ]
肖建设 [2 ]
周秉荣 [2 ]
伏洋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江西省气象局
关键词
湿地; 气候变化; 转移矩阵; 黄河源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择黄河源头玛多县,利用遥感手段分析了该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04年的湿地动态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与各气象因子的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在19902004年间,黄河源湿地呈现持续萎缩的状态,减少速率平均为2864.48 hm2/a。其中前10年和后4年平均减小速率分别为2329.81和4201.14 hm2/a,后4年的变化速度是前10年的1.8倍。高原湖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转移概率小于3%,而高原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与其他土地类型的转移概率分别达到40.16%38.37%和46.27%40.25%。不同的湿地类型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是不同的,沼泽与日照和蒸发关联度最大,湖泊与蒸发和降水关联度最大,河流与气温和蒸发关联度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683 / 6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J].
刘剑 ;
姚治君 ;
陈传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3) :471-477
[2]   1860—2005年伊塞克湖水位波动与区域气候水文变化的关系 [J].
王国亚 ;
沈永平 ;
秦大河 .
冰川冻土, 2006, (06) :854-860
[3]   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 [J].
丁永建 ;
刘时银 ;
叶柏生 ;
赵林 .
冰川冻土, 2006, (05) :623-632
[4]   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动态监测研究 [J].
李秀娟 ;
赵庚星 ;
刘洪义 ;
栾新诚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327-332
[5]   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研究 [J].
李林 ;
李凤霞 ;
郭安红 ;
朱西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1) :79-85
[6]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和湖泊变化遥感研究 [J].
鲁安新 ;
姚檀栋 ;
王丽红 ;
刘时银 ;
郭治龙 .
冰川冻土, 2005, (06) :783-792
[7]   扎龙河滨湿地水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郭跃东 ;
何岩 ;
邓伟 ;
潘继花 .
湿地科学, 2004, (01) :47-53
[8]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以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为例 [J].
于兴修 ;
杨桂山 ;
李恒鹏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1) :13-19
[9]   利用马尔柯夫过程预测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格局的变化 [J].
仝川 ;
郝敦元 ;
高霞 ;
姜庆宏 ;
雍世鹏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4) :488-493
[10]   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 [J].
杨永兴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2) :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