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公地悲剧”的演化与治理

被引:39
作者
孟凯 [1 ]
李佳宾 [2 ]
陈险峰 [3 ]
范士陈 [1 ]
娄晨曦 [4 ]
机构
[1]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2]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海南大学校长办公室
[4]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公地悲剧; 演化; 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在乡村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资源的产权属性决定了"公地悲剧"产生的必然性,然而在旅游地生命周期规律的作用下",公地悲剧"的演化特征和对其在不同演化阶段治理的有效性并未深入探讨。文章以河南省岸上村为例,通过观察、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认为"公地悲剧"的表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乡村旅游地的发展演化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特征,其在不同阶段的产生原因和具体表现都有所差异,这是在旅游地生命周期规律的作用下而呈现出的演化特征。文章还同时指出,在乡村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一种固定的治理模式和制度安排是难以持续有效的,应该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作用下"公地悲剧"的演化规律,并针对不同演化阶段的"公地悲剧"现象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其中,包括主导力量的转换、制度安排的改变等等,从而保证治理的持续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   治理术与地理学:研究述评与展望 [J].
王丰龙 ;
刘云刚 .
人文地理, 2015, 30 (05) :1-8+56
[3]   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以阳朔历村为例 [J].
保继刚 ;
孟凯 ;
章倩滢 .
地理研究, 2015, 34 (08) :1422-1434
[4]   旅游景区治理绩效:政府与利益相关者的博弈 [J].
周大庆 .
经济地理, 2013, 33 (08) :188-192
[6]  
自组织——市场与层级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模式[J]. 罗家德.比较管理. 2010(02)
[8]   试论休闲时代发展阶段及特点 [J].
楼嘉军 ;
徐爱萍 .
旅游科学, 2009, 23 (01) :61-66
[9]   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公地悲剧”研究——以杭州梅家坞、龙坞茶村、山沟沟景区为例 [J].
池静 ;
崔凤军 .
旅游学刊, 2006, (07) :17-23
[10]   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 [J].
孙九霞 ;
保继刚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2)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