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15
作者
杨占兴
田立臣
机构
[1] 地矿部辽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矿部辽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
关键词
辽宁,铅锌矿,成矿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31)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了太古代—早元古代地槽形成到回返、中元古代初期地台形成到坳拉谷产生及中生代地台活化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同时早古生代中期吉黑地槽系的强烈活动也对地台北缘凡河凹陷内的铅锌矿床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成因模式受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演化规律,由太古代末期的变质海相火山热液矿床,早元古代变质同生沉积矿床、变质热液再造矿床,到早古生代中期的盆地热卤水型矿床,最终演化成中生代的岩浆成因型(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及叠生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2 / 2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辽北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 [J].
方如恒 .
辽宁地质, 1992, (01) :1-25
[2]   凡河元古宙拗拉谷关门山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J].
方如恒 ;
张宝玉 ;
王海治 .
辽宁地质, 1991, (03) :19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