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环境中PM2.5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肖美
郭琳
何宗健
机构
[1]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健康效应; 来源解析;
D O I
10.14127/j.cnki.jiangxihuagong.2006.04.011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气溶胶的一部分,由于其粒径小以及可为毒性物质提供载体,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细颗粒物PM2.5的基本污染特征与分析方法、健康效应、来源解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南宁市大气颗粒物PMl0、PM2.5污染水平 [J].
胡衡生 ;
朱易 ;
张新英 ;
黄励 ;
罗洪亮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1-4
[2]  
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化学组成[J].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姚小红,Chak K. Chan,Steven Cadle,Tai Chan,Patricia Mulawa.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
[3]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 2002, (06) :11-16
[4]   大气气溶胶虚折射指数及其与元素的相关性 [J].
刘文菁 ;
黄世鸿 ;
李良福 .
气象科学, 2002, (01) :40-46
[5]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2.5、PM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 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胡伟,W.E.Wilson,R.S.Chapman,J.C.Pau,J.Zhang.中国环境监测. 2001(S1)
[6]   南京市总悬浮颗粒物(TSP)及地面积尘来源解析 [J].
刘文菁 ;
黄世鸿 ;
刘小红 ;
徐震涛 ;
杭维奇 .
气象科学, 2001, (01) :87-94
[7]   北方某些城市秋季夜晚烟雾弥漫现象分析 [J].
李文彦 .
山东环境, 2000, (S1) :154-154
[8]   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J].
邵龙义 ;
时宗波 ;
黄勤 .
环境保护, 2000, (01) :24-26+29
[9]   常州市大气气溶胶颗粒来源解析 [J].
黄世鸿 ;
李如祥 ;
沈恒华 ;
陆百英 ;
金华中 ;
陈诚坤 .
气象科学, 1995, (02) :92-100
[10]   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大气气溶胶的来源 [J].
王明星 .
大气科学, 1985, (01) :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