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

被引:32
作者
庄炳昌
王玉民
徐豹
惠东威
顾京
陈受宜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RAP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大豆起源于中国,我国的大豆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十余年来,搜集种质五千余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这些资源不仅为大豆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源,也为大豆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中国的野生大豆生态类型极为丰富,遗传差异极大,为世界大豆界所瞩目.对野生大豆,尤其是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同步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野生大豆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可以揭示大豆的起源及演化等理论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178 / 218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利用RAPD对大豆属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初报
    惠东威
    顾京
    刘凤华
    张耕耘
    陈受宜
    庄炳昌
    王玉民
    徐豹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4, (02) : 175 - 178
  • [2]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研究十年
    徐豹
    [J]. 吉林农业科学, 1989, (01) : 5 - 13
  • [3] 大豆的起源演化和传播
    王连铮
    [J]. 大豆科学, 1985, (01) : 1 - 6+91
  • [4] A rapid and inexpensive method for isolation of total DNA from dehydrated plant tissue[J] . Thomas H. Tai,Steven D. Tanksley.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1990 (4)
  • [5] Taxonomy of the genus Glycine , domestication and uses of soybeans[J] . T. Hymowitz,C. A. Newell.Economic Botany . 198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