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荆和银荆的繁殖扩散与入侵潜力

被引:18
作者
付增娟 [1 ]
张川红 [1 ]
郑勇奇 [1 ]
王志和 [2 ]
段福文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2]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黑荆; 银荆; 繁殖扩散; 生物入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5 [有害草木及其清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2种典型亚热带外来树种黑荆和银荆林分和单株土壤种子库、幼苗扩散进行调查,依据繁殖体类型、数量和扩散距离预测黑荆和银荆的入侵性。结果表明黑荆以种子繁殖为主,繁殖体数量大,银荆以根蘖繁殖为主,繁殖成功率高。黑荆和银荆林分内土壤种子库数量都很大,分别达28882粒.m-2和1475粒.m-2;种子主要分布在枯落物中,有利于其继续传播;有活力种子比例高,室内发芽率可达85%以上,树种建群能力强。虽然黑荆和银荆都有大量的繁殖体存在于土壤中,但萌发并存活的幼苗数量相对较少,林缘幼苗数量分别为0.8株.m-2和1.0株.m-2,单株周围幼苗数量分别为1.3株.m-2和0.6株.m-2,树种向外扩散速度慢;黑荆和银荆的自然扩散主要是近距离的扩散,距离约是树高的2倍,黑荆种子扩散方式以豆荚的吸胀和失水作用、重力和风力扩散为主,下风向数量最大,传播距离最远;银荆以根萌蘖扩散为主,没有方向性。以上特点表明,2个树种都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在引种栽培时要因地适宜,加强管理,谨防危害当地生态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土壤种子库对原有植被恢复的贡献 [J].
张咏梅 ;
何静 ;
潘开文 ;
陈宏志 ;
赵云锋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3, (03) :326-332
[2]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J].
徐承远 ;
张文驹 ;
卢宝荣 ;
陈家宽 .
生物多样性, 2001, (04) :430-438
[3]   银荆林冠下天然更新的研究 [J].
吴梅英 .
福建林业科技, 2001, (02) :32-34
[4]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J].
唐勇 ;
曹敏 ;
张建侯 ;
盛才余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24-27
[5]  
G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S]. 1999
[6]  
生物入侵[M]. 科学出版社 , 徐汝梅主编, 2003
[7]  
生物入侵[M]. 科学出版社 , 徐汝梅, 2003
[8]   Assessment of wind dispersal potential in plant species [J].
Tackenberg, O ;
Poschlod, P ;
Bonn, S .
ECOLOGICAL MONOGRAPHS, 2003, 73 (02) :191-205
[9]  
Invasive alien trees and water resources in South Africa: case studies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management[J] . D.C Le Maitre,B.W van Wilgen,C.M Gelderblom,C Bailey,R.A Chapman,J.A Nel.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2 (1)
[10]   Long-distance dispersal of tree seeds by wind [J].
Horn, HS ;
Nathan, R ;
Kaplan, SR .
ECOLOGICAL RESEARCH, 2001, 16 (05) :87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