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教义学的话语反思与批判

被引:12
作者
周尚君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教义法学; 人民联合; 社会事实; 共同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中国兴起和推动法教义学的发展,对于法学研究者保存自身应有的学术独立地位,以学术独立攫取政治话语权,可能会产生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法教义学从现行体制下的制定法出发,以维护、辩护甚至信仰制定法逻辑的立场和方法论,试图复兴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权威。为了摆脱政治话语的纠缠,法教义学不惜牺牲对自身教义来源及其政治后果的深度检讨,将法治简化为一种法的逻辑与解释的艺术。从政治哲学角度观察,这不仅可能误解和忽略了政治体制的实质,同样会误解当前中国一些基本的政治和社会事实。政治体制作为一种程序、技术,并不必然具备促成权力意志向"善"的能力,也因此不能保证法教义学教义来源的血统"纯正性"。另外,法教义学在构建自身逻辑图景的过程中,虽然提升了法的独立性、科学性,但却不自觉地将"理论掌握群众"的批判武器轻飘飘地放弃了,法教义学对自身羽毛纯洁度的苛刻要求,可能使制定法恣意地突破社会所能容忍的事实底线。要知道,脱离"社会事实"对法自身所构成的信仰危机比忽略政治本质的危险更加危险。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8+174 +17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地方法治试验的动力机制与制度前景 [J].
周尚君 .
中国法学, 2014, (02) :50-64
[2]   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 [J].
冯军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72-197
[3]   宪法教义学初阶 [J].
张翔 .
中外法学, 2013, 25 (05) :916-936
[4]   法教义学的应用 [J].
许德风 .
中外法学, 2013, 25 (05) :937-973
[5]  
小人物,大历史[J]. 陈柏峰.法律和社会科学. 2013(01)
[6]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J].
陈景辉 .
政法论坛, 2013, 31 (01) :46-60
[7]   中国宪法学方法论反思 [J].
李忠夏 .
法学研究, 2011, 33 (02) :160-172
[8]   论法教义学:源流、特征及其功能 [J].
白斌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3) :5-17
[9]   基于法教义学概念的质疑——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J].
林来梵 ;
郑磊 .
河北法学, 2007, (10) :19-24
[10]   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 [J].
舒国滢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05) :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