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中国碳汇经济的几个问题

被引:18
作者
李友华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关键词
碳汇经济; 碳排放权交易; 清洁发展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类生存产生严重威胁,是碳汇经济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碳汇经济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不同区域及不同领域碳源碳汇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区域碳汇价值和创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发展碳汇经济要建立和完善联合履行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尤其要注重发展中国家利用该机制问题,要制定和完善发展中国家碳汇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明智选择,应建立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应加强农业碳汇研究,运用和推广科学的耕作制度,改变农田的水分类型,改善施肥方式,推广作物优良品种,特别要加强玉米、水稻和草原、湿地上的作物及相关领域的碳汇研究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低碳经济:中国别无选择 [J].
庄贵阳 .
世界知识, 2007, (09) :12-12
[2]   江苏双沟酒业面临诚信危机 [J].
肖华 ;
吴森林 ;
王金成 .
绿色中国, 2007, (07) :60-61
[4]   《京都议定书》生效给林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碳汇的利用途径与前景 [J].
吴冰 ;
章飙 ;
冯玲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06) :154-155
[5]   国际碳市场现状与趋势 [J].
章升东 ;
宋维明 ;
李怒云 ;
不详 .
世界林业研究 , 2005, (05) :11-15
[6]   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 [J].
赵娜 ;
何瑞 ;
王伟 .
现代电力, 2005, (04) :90-91
[7]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J].
赵荣钦 ;
黄爱民 ;
秦明周 ;
杨浩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60-65
[8]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J].
杨学明 ;
张晓平 ;
方华军 .
地理科学, 2003, (01) :101-106
[9]  
森林碳汇问题研究[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李顺龙,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