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低吸力段持水能力及蒸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王珍 [1 ]
冯浩 [2 ]
吴淑芳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秸秆粉碎; 秸秆氨化; 氢氧化铁; 持水能力; 脱水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张力计测定蒸发过程中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比研究了秸秆在经过粉碎、氨化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三种措施处理后对土壤饱和含水量、低吸力段土壤持水及供水能力和早期干旱过程中土壤脱水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秸秆施入土壤后提高了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而长秸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的影响较小;粉碎并氨化的秸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的提高作用更为显著。粉碎秸秆及长秸秆处理均易造成早期干旱过程中脱水速度过快,氨化后或当秸秆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施入土壤时,土壤低吸力段脱水速度明显减慢,利于土壤有效水的保存。该结果为提出新的能最大效率发挥秸秆改良土壤作用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对比分析 [J].
杨志臣 ;
吕贻忠 ;
张凤荣 ;
肖小平 ;
刘沫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3) :214-218
[2]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谭文峰 ;
周素珍 ;
刘凡 ;
冯雄汉 ;
李学垣 .
土壤, 2007, (05) :726-730
[3]   高分子聚合物对土壤物理及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J].
冯浩 ;
吴淑芳 ;
吴普特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1) :15-19
[4]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J].
潘英华 ;
雷廷武 ;
张晴雯 ;
刘纪根 ;
夏卫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4) :37-39
[5]   低丘红壤作物易旱与土壤持水供水特性的关系 [J].
柳云龙 ;
吕军 ;
王人潮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2, (01) :44-48
[6]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 [J].
李伟 ;
蔺树生 ;
谭豫之 ;
汤修映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1) :14-17
[7]   饲喂复合化学处理大麦秸颗粒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J].
毛华明 ;
朱仁俊 ;
冯仰廉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46-49
[8]   多元统计分析在森林土壤肥力类型分辨中的应用 [J].
刘创民,李昌哲,史敏华,梁海英 .
生态学报, 1996, (04) :444-447
[9]   土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及其与早期土壤干旱的关系研究 [J].
庄季屏 ;
王伟 .
土壤学报, 1986, (04) :306-313
[10]   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及其意义 [J].
朱祖祥 .
土壤学进展, 1979, (01)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