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学的古典主体间性

被引:34
作者
杨春时
机构
[1] 厦门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中华美学; 主体间性; 感兴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 [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西方美学吸收了中华美学的古典主体间性思想资源 ,已经实现了由古代的客体性、近代的主体性到现代的主体间性的转变。中华古典美学没有经过主体性的独立 ,在前主体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古典的主体间性。中华美学的古典主体间性基础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以及主客同一的哲学。它表现为感兴论 ,即认为审美不是主体认识客体 ,也不是主体创造对象 ,而是外物与自我的互相感应。中华美学与西方美学对话、结合的关节点是主体间性。中华美学的现代化必须吸收现代主体间性、改造古典主体间性才有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现代美学体系[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叶朗主编, 1999
  • [2] 天人合一[M].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朱立元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