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城沙三中6-10特低渗油气藏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8
作者
尹太举
陈昊
李中超
毛立华
张昌民
赵红静
机构
[1] 长江大学,中原油田分公司地质研究院,中原油田分公司地质研究院,中原油田分公司地质研究院,长江大学,长江大学湖北荆州中原油田分公司地质研究院,河南濮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河南濮阳,河南濮阳,河南濮阳,湖北荆州,湖北荆州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 层内; 层间; 平面; 非均质性; 濮城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濮城沙三中油气藏属特低渗油气藏。对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微观非均质特性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其非均质性受控于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沟道微相多为向上变差的物性分布模式,沟道间和席状砂多为向上变好的物性分布模式,其中沟道的层内非均质性最强,道间和席状砂较弱。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非均质参数分析表明沙三中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较强,而中期旋回较短期旋回强。层间隔层为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厚度变化较大,中期旋回间夹层厚度较短期旋回间夹层厚度稍大。储层砂体有两个延伸方向即北东—南西向和南东-北西向。储层的物性受控于沉积环境,高渗带与沟道相叠合,而道间和席状砂多为低渗带。孔喉资料表明其孔喉主要为微细喉,孔喉半径以小于1μm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71 / 4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 [J].
张昌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3) :344-350
[2]   沉积方式与碎屑岩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J].
裘亦楠 ;
许仕策 ;
肖敬修 .
石油学报, 1985, (01) :41-49
[3]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裘亦楠等编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