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中映秀-虹口地区的地表破裂

被引:6
作者
台佳佳
邓建辉
谢和平
李碧雄
魏进兵
机构
[1]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表破裂; 映秀; 虹口;
D O I
10.15961/j.jsuese.2009.03.004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西部发生Ms8.0级强震,基于对震区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在简介映秀-虹口地区地质条件与断裂构造格局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地表破裂带及其分布进行分类和描述,并初步探讨地表破裂带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及对工程结构的影响。经分析,映秀-北川断裂的逆冲-走滑作用是映秀-虹口地区地表主要破裂带产生的原因,但滑覆体和次级断层的强烈活动也造成了连续的地表破裂,不同地表破裂带对附近工程结构的影响有所区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龙门山彭灌地区大鱼洞-九甸坪-龙溪滑覆体的变形特征及形成 [J].
马永旺 ;
刘顺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462-467
[2]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J].
李勇 ;
周荣军 ;
董顺利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闫亮 ;
乔宝成 ;
马博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04-413
[3]   汶川大地震灾害与灾区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 [J].
谢和平 ;
邓建辉 ;
台佳佳 ;
何昌荣 ;
魏进兵 ;
陈继平 ;
李小余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9) :1781-1791
[4]   初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基本结构样式 [J].
林茂炳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4, (03) :1-7
[5]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 [J].
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 .
地震地质, 1994, (04) :389-403
[6]   论层滑、倾滑和走滑断裂系统 [J].
孙岩 ;
李本亮 ;
刘海龄 ;
王心源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3) :53-57
[7]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 [J].
何宏林 ;
孙昭民 ;
王世元 ;
王纪强 ;
董绍鹏 .
地震地质, 2008, (02) :359-362
[8]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点 [J].
周荣军 ;
黄润秋 ;
雷建成 ;
何玉林 ;
黎小刚 ;
王世元 ;
叶友清 ;
刘玉法 ;
亢川川 ;
梁明剑 ;
戈天勇 ;
何强 ;
黄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11) :2173-2183
[9]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ruptures on building damage in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a case study in Fengyuan City. Dong J J,,Wang C D,Lee C T,et al. Engineering Ge-ology . 2003
[10]  
http://www.openv.com/play/tvprogramme2008052962956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