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科技投入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被引:12
作者
卢昆
郑风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财政支农科技投入; 技术进步;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8 [农村财政];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农科研投入对粮食总产量增长率有重要影响。在其他投入相对不变情况下,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投入费用的增长率每增加1%,粮食总产量的增长率为0·119%。现阶段若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的经费投入,其创生的农业技术进步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问题也将由此获得强而有力的保障。政府应着手建立一个持续、稳定的财政支农科研投入分配长效机制并强化其监督机制,同时加快多元化农业科研投资体制的建立,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业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 [J].
马九杰 ;
崔卫杰 ;
朱信凯 .
农业经济问题, 2005, (04) :14-17+79
[2]   关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 [J].
姜爱林 .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4, (02) :10-12
[3]   技术传递、价格传递与农产品超量供给 [J].
孙中才 .
汕头大学学报, 2003, (06) :1-9
[4]   政府是农业科技投资的主体 [J].
黄季焜 ;
胡瑞法 .
中国科技论坛, 2000, (04) :59-62
[5]  
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研究[M].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辛贤著, 2002
[6]  
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济[M].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黄季〓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