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越岭长隧道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6
作者
陈强
朱宝龙
王鹰
魏有仪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
[2]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关键词
长隧道; 构造应力场; 微构造法; 特征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5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微断层研究方法,由定性到半定量,由点到面地分析了西安—南京线越岭长隧道地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性质、方向和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为越岭长隧道方案比选提供了应力场依据。根据微构造法计算结果,本区新构造及现代构造应力场经历了:松弛期应力场、NW向挤压NE向拉伸的构造应力期、NE向挤压NW向拉伸的构造应力期。自第三纪以来,区域应力状态从总体上讲,是以垂直方向抬升、水平方向拉伸为主,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性质是NE—SW或NEE—SWW向的挤压。从晚近地质时期到现代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σ1优势方位为NNE—NE向。自第二期应力场以来,主应力作用方式都是水平挤压或水平拉伸。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西安—南京线秦岭越岭长隧道地区区域稳定性研究 [J].
陈强 ;
徐文龙 ;
魏有仪 .
铁道建筑, 2003, (02) :13-16
[2]   越岭隧道地区构造应力场测量方法研究 [J].
陈强 ;
徐文龙 ;
魏有仪 ;
巫锡勇 .
矿物岩石, 1998, (S1) :91-94
[3]   陕西北秦岭中段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J].
徐文龙 .
地震地质, 1991, (02) :161-172